20世纪的金属雕塑在现代雕塑史上以及整个雕塑艺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是西方现代文化世界性发展和影响的产物。在接受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形式影响的同时,又力求保持自我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在语言形式上与西方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学习西方的痕迹,装饰性语言发展得较为普遍,缺少现代性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融合生长等特征。总之,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存在方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金属材料之于雕塑,从传统艺术来看只是一种材料而已,而对于现代艺术来说则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的金属雕塑在现代雕塑史上甚至整个雕塑艺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称“直接金属雕塑”是“现代雕塑的主要手段”①。这里所说的“直接金属雕塑”也就是指通过直接对金属进行锻造、焊接、抛光、压缩等加工手段制作而成的金属雕塑作品,而传统金属雕塑的制作手段则主要是金属浇铸。现代金属雕塑无疑是现代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世界艺术秩序中的中国现代金属雕塑
1.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是西方现代文化世界性发展和影响的产物。
现代金属雕塑艺术是自西方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艺术运动,尤其是自立体主义运动开始后,随着雕塑艺术形式的深刻变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金属雕塑是西方雕塑传统的一场革命,它几乎颠覆了西方传统雕塑艺术表现体量、采用雕刻和塑造的语言技法的传统,逐渐形成了金属铸造、锻造、焊接等金属工艺与雕塑艺术的结合,把雕塑发展成为一种表现空间的艺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方现代金属雕塑已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语言体系。
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是各种风格和流派喧嚣、争鸣,同时又充满着伟大变革和跌宕起伏的时代。而战后则是传统与现代交替,现代金属雕塑发展、成熟,并在全球风格扩散的世纪。这就是艺术史上所谓的“风格扩散”时期。里德指出:“战后形势的特点,尤其是在雕塑方面,表现为一种不从属任何运动的决心,一种艺术‘自由思想’。”②这种特点具体表现为,战前的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和言辞激烈的种种宣言成为了历史。金属雕塑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艺术家们更加成熟和老到,各种风格和流派不再如同水火,而开始了“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融合、生长,并产生着新的演变,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正是这种“风格扩散”的产物。
2.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在接受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形式影响的同时,又力求保持自我的民族文化特征。
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只是改革开放以来近二十多年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标志着西方现代雕塑艺术革命的现代金属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则要更晚一些。尽管早在1983年5月,在福建厦门市以内部观摩形式举办的“五人现代艺术作品展览”中就出现了焦耀明的金属焊接雕塑,雕塑家傅中望在20世纪80年代也进行了一系列金属焊接雕塑实验,然而,现代金属雕塑在中国真正的迅速发展只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亦呈现出自觉的民族化趋势。
冷战以后,阶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被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化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在艺术上,这种趋势表现为艺术的表现中心必然由语言、形式等纯艺术的问题转变为对文化身份的认定以及政治或其它广义的意识形态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艺术家不得不做出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保持自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不能保持自我的艺术、人文精神,那么它就会彻底被近现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所同化,其文化、艺术就会失去独立性。世界文化艺术秩序应该是多样的而不应该是走向单一的。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殖民主义”、“建筑殖民主义”的热烈讨论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
与西方相比,中国现代金属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存在方式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既有语言形式上的,又有文化传统上的;既有发展过程上的,又有思想观念上的。要弄清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这些特征,就必须把上述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以与它相对应的其它事物作为参照系,只有在对比中、发展中去进行观察、探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中国现代金属雕塑艺术正在以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存在、发展着。
二、形式问题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
对于形式的不懈探索和研究,追求形式语言的创造、美感和表现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在语言形式上与西方相比,存在着以下特征:
1.具象和抽象、意象性作品同时并存,对材料语言的探索研究达到了一定高度,发展初期学习西方的痕迹较为明显。
现代金属雕塑的意义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传统的雕塑造型方式,而是对天经地义的雕塑语言方式的挑战。现代金属雕塑以其丰富的语言形式,如锻造、焊接、压缩、集合等打破了传统雕塑的雕凿和塑造的单一模式,这种语言方式上的演变使现代金属雕塑发展成为一种空间的艺术,同时也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抽象艺术形式。中国的现代金属雕塑,在其语言方式上,表现为具象和抽象、意象性作品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由于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而是从西方“拿来”的形式,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初期,学习西方的痕迹较为明显,相对而言,艺术家的个人语言还不够成熟。这个时期的雕塑家如焦耀明、傅中望、李秀琴等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属焊接雕塑实验,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对语言技法的探索和研究上,还未形成真正成熟的个人艺术语言,但他们的这些实验性探索为中国金属雕塑后来的发展做出了技法、语言上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验,许多艺术家如傅中望、王中、李秀琴、王培波、周尚仪、潘逸群等,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个人艺术语言,形成了目前多元共存的生存方式。
2.装饰性语言得到较为普遍的发展,但在一些环境雕塑上存在着概念化问题。
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运动迅速波及欧洲许多国家,并影响到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艺术的发展也首先表现为装饰艺术的广泛流行。其原因是:第一,装饰艺术更加追求形式的美感,具有大众审美特征,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第二,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初期,较为激进的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第三,装饰艺术语言不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易于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和支持;第四,学院艺术教育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艺术教学上积极灵活,一批早年曾经留学欧洲,接受了现代艺术思想的老艺术家带领当时的青年学生在艺术形式上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郑可先生建立起来的金属工作室,以及其后许多院校相应建立起来的装饰艺术专业,直接对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装饰性金属雕塑的普遍发展。这种发展对中国新兴的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雕塑的建立,装饰性金属雕塑的广泛流行。在大量的作品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表现为模式化的倾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艺术上的原因,因为中国的现代金属雕塑还并未完全成熟;有体制上的原因,我们的公共艺术形成机制还不够健全;还有经济上的影响,特别是商业化浪潮,冲击着一些艺术家脆弱的神经。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现代性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生长,表现出对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等共同问题的思考和人文关怀。这也是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中国雕塑事业迅猛发展,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许多卓有才华的雕塑家,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金属雕塑作品。当今中国金属雕塑发展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许多艺术家都在努力寻求艺术语言的现代性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立足本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表现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发展,探索艺术家个人精神、民族文化和艺术语言的融合。并以批判的眼光、忧患的意识,重新审视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以往成果,对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更加注重民族性、地域性、思想性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是当今金属雕塑乃至世界艺术的普遍特征。当今中国金属雕塑发展所表现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艺术语言,都成为艺术家的可能选择。形式主义不再是艺术家的惟一目的而是成为实现艺术价值和思想的手段,“为艺术而艺术”成了昨日艺术家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傅中望的榫卯结构系列,展望的不锈钢假山石系列,李秀琴在她的作品中对盲文的运用,陈云岗对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老庄美学的研究及其在雕塑作品中的应用,焦心涛利用金属焊接的语言方法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戏剧人物以及“才子”、“佳人”系列作品等,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
英国艺术理论家里德说过:“所有的艺术流派……都必须符合一个简单的检验标准(否则它们便不是艺术品):它们必须作为值得沉思的物体继续存在。”③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也正呈现为一种思想者的艺术,一种综合的艺术和一种民族的艺术。应当看到,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无论是其早期对于纯粹形式的探索还是当今对于民族文化的反思,都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注释:
①(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农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第371页,第586页,第590页,第644页。
②(英)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余志强、栗爱平译,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1988,第89页。
③同上,第97页。
来源:雕塑知识汇编
手 机:13451917808 孙经理Ms.
手 机:13913853943 马经理Mr.
电 话:025-52607585
邮 箱:504522521@qq.com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工业集中区A